这是1950年6月下旬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我军对蒋军所占岛屿发动登岛作战中惨烈的一仗。
让我们看一下当年战史是这样记载的:“1950年7月26日夜里22点25分,我军第10兵团29军86师258团集中700人兵力,对福建金门西南防守大担、二担岛300名蒋军展开攻击,结果作战失利,牺牲500人”。
让人意料之外的是,三年以后,当自鸣得意的“金门防卫司令”胡琏上将奉命出击,兴高采烈的蒋氏甚至都把祝捷大会的会场都准备好了的情况下;与我军一场
血战后,一开始抢滩登岛成功的胡琏久攻不下,面对我军源源不断地反击部队,
最终不得不率部仓皇撤退。
这就是有名的我军第10兵团一雪前耻的东山岛战役。
展开剩余92%叶飞上将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但让蒋氏脸面无光,臭骂胡琏无能,以至于连蒋军都是空降兵
司令,都因为此事被撤职。
弹指一挥间,三年前,金门之战后,我军将领叶飞动用第29军一个加强营血战大担岛,为何再度受挫?最终,叶飞又是怎样走出失败的阴霾,在三年后的东山
岛战役中大获全胜,报了之前金门战役、大担岛战役失利的一箭之仇的呢?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大担岛、二担岛周围海域地图
一、聚焦大担岛、二担岛
大担岛在金门烈屿西南7公里,与厦门岛相距只有不到3公里,南望二担岛。距离金门本岛约11公里,距小金门约5公里。二担岛与大担岛相距只有2.4公里,大担岛、二担岛,面积非常小只有1.07公里,虽然两个岛上没有居民,但是大担岛战略地位非常险要,它是封闭厦门不能直取台岛的战略要道。按美制M102型榴弹炮射程计算,如我军占据大担岛,在岛上布置的榴弹炮部队,可以轻而易举将金门岛的料罗湾、枫上滩等港口完全封锁。
胡琏
二、为何我军登岛受挫?
在这场后来很少被人提及的战斗中,每每谈到我军作战失利的原因,往往是常规的
说法是准备不足,缺乏渡海作战经验和工具等等,其实,对比史料我们可以发现,
这种说法不但过于笼统,而且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
事实上,金门战役之后,我军指战员还是吸取了相关教训,不仅对于大担岛、二担岛的地形,敌情附近的暗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参战的29军86师更是足足准备搭乘一个加强营兵力的机帆船达到27艘。
除此之外,29军86师后援部队也准备了充足的船只,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其下属的水训队派出近百名水手,配备给登岛加强营担任操船手,事先也是进行了反复
复演练。按理说,当时守岛蒋军只有一个半连的兵力,我军一个加强营在兵力上
占有绝对优势,夺取战斗力的胜利应该不在话下。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军为什么登岛进攻受挫?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三、我军解放海南岛
1、蒋氏突然改变主意不撤了
由于之前我军相继1950年上半年,我军先后解放海南岛、舟山群岛,困守台岛的蒋氏有了撤离金门守军,退守台岛、养精蓄锐的打算。
正因为如此,1950年7月中旬,已经接到撤退命令的胡琏着手准备从金门、大担岛、二担岛撤军,防守大担岛蒋军第五军为了便于撤退,只在岛上驻守1个半连的兵力。
在得到一名投诚蒋军水兵报告这一重要情报后,我军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决定动用1个加强营登岛作战,一举攻占大担岛、二担岛。
可是,随着朝鲜战争的战局不断扩大,美军开始直接出兵朝鲜,让蒋氏看到了希
望,决定改变撤退计划继续固守外,集中部分兵力随时准备对我军发动反击。
因此,原本蒋军只有一个半连防守大担岛、二担岛,兵力很快增加到一个营的兵
力,可惜这个重要的军情,叶飞司令员事先并没有掌握,客观上确实敌军增兵此
举,确实给我登岛部队进攻增大了困难程度。
2、潮汐风向力的影响
说起我军登岛进攻受挫的第二个原因,用胡琏的话说,“这时候,我军还不知道潮汐风向力对登陆作战有重大的影响。”
胡琏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早在金门战役之中,我军登岛部队就吃了不懂潮汐的亏,没有抢在退潮前
组织大批木帆船回撤,造成大批的木船全部搁浅在沙滩上,后来被敌炮兵和空军
摧毁。
开国少将胡炜
事实证明,金门之战后,这个教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个月后,在解放
登步岛作战中,由于事先没有掌握水情、风向、气候可能突然发生的变化,直接造成我军61师师长胡炜在不断增兵的敌军面前,不得不主动撤出战斗。
让我们把时间转到1950年7月26日夜间,出发前,本来当时的船工和水手认定当晚很可能起大风,并向上级提出这将对机帆船正常航行将造成极其不利影响的意见,但当时未能引起上级足够的重视,造成原定一个加强营700人的兵力,在真正登岛作战时只有不到两个整连的兵力登上大担岛,其他部队所乘的机帆
船,更多被突然增大的风浪吹得偏离了大担岛、二担岛附近海域。
更糟糕的是,由于潮汐风向不仅突然转向,而且强度不断增强,导致我军后援船
队根本无法渡海增援作战,成为我军这次登岛受挫的重要原因。
事后,让人想不到的是一个规模不大的战斗胜利,可以让惊魂未定的蒋军一直津津乐道。据史料记载,此战之后,蒋氏的长子蒋经国亲自来到大担岛上“极壮史恒丰营长……曾手函奖励并赠手表一只留念,题字勒石曰:大胆挑大担,岛孤人不孤。”
陈毅元帅
三、登岛任务虽推迟,练兵备战没有忘
那么,在大担岛吃了败仗的我军第10兵团将士们,是不是就此善罢甘休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就在大担岛战斗结束以后的7月底,福建前线我军某部开办步兵反坦克训练班,集中连以上干部,根据敌人的工事情况,水文状况,进行沙盘作业,统一战术思
想。
宋时轮上将
当时随着朝鲜战争进一步扩大化,美军仁川登陆,原定攻台岛主力部队宋时轮第9兵团,也北调东北入朝参战。一时间渡海登岛的战斗任务虽然暂时推迟了,福建前线我军的工作重心也从练兵备战,转向剿匪作战、守卫海防、参加土改工作
三个方面的工作;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我军的备战工作一直没有放松。毛主席更是下了这样的命令,“福建3个军不能减少。”
到了1951年3月中旬,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专门视察厦门,再次命令“第31军坚守厦门,第25军、第28军,第85师要歼灭敢于登陆进犯的敌人。”
尽管一年以后,叶飞指挥第28军247团2营,在增援南日岛再次败给胡琏,牺牲1300人,但也是从那时开始,胡琏,这位在蒋军军界,被讥为“匹夫”,在我军攻打金门岛失利后,发了官运的蒋军陆军上将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
四、运筹帷幄主席帮叶飞卸下包袱
正当抗美援朝进行到1952年12月下旬,新任远东美军总司令克拉克一手炮制有名的《8——52作战计划》企图在志愿军后方搞一次大规模的两栖登陆,妄图把战线推进到元山至平攘一线时,蒋氏也在当月召开有美国第七舰队参加的所谓战略会议,并在会上公然宣称,“1953年将是他们的XX年。”
针锋相对的是,28日我华东局和华东军区收到了毛主席发去一封重要的电报,命令“福建军区要完成以现有兵力粉碎敌军进攻的任务。除迅速加强守岛部队储备充足的粮弹饮水之外,还要根据敌预定进攻岛屿的几种可能性,制定明确的增
援计划,另命张鼎丞同志即回福建担任省委书记,张同志未到任前,省委和省政
府工作由他人暂行代替主持,让叶飞同志专任军事,全神贯注于对敌作战方面。”
事后证明,正是毛主席这一正确决定,为后来叶飞司令员集中精力指挥部队大战东山岛,一举击败“老冤家”胡琏,奠定了胜利基础。
叶飞上将
五、叶飞怎样将胡琏打下神坛?
说起胡琏,虽然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久经战阵,但一直没得到太大重用,直到1945年才晋升为少将军衔,担任18军的军长。尽管如此,在解放战争时期,胡琏所部18军整编为整11师之后,竟然有了整编74师之强悍,又有比张灵甫多了几分机敏狡诈,一时间胡琏的整11师成为我中野、华野部队的劲敌。
张灵甫与胡琏
“十八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以趋避之,以保实力,待机取胜”,这段对胡琏的评价虽然不能肯定出自主席手笔,但是许世友将军给粟裕大将打电话时骂到“胡琏这个老狐狸……”是确有其事的。
许世友将军文献纪录片
在率部准备攻击东山岛战斗前,一向小心谨慎的胡琏认为“位于泉州的我军要增援东山岛至少需要3天,这还得看漳州附近从泉州到东山岛270公里道路上,
被蒋军飞机炸毁的九龙江大桥是否能够修复。
7月14日中午,当胡琏得到空军关于九龙江大桥仍未修复的报告后,他命令开
始行动。
东山岛地图
根据情报,驻守东山岛的是我军公安80团两个营(欠1个连)、水兵连和守岛民兵总计1200余人。而按照胡琏的算法,他率领45师(欠133团2个营)、18师53团和海匪1、2突击大队等部分兵力,分乘舰艇13艘共计万余人,在兵力对比上占有十比一的绝对优势。
只要九龙江大桥未复,泉州援兵便不能南下东山;援兵不到,他便有3日内拿下东山岛的把握。
说实话,胡琏也怕我军援兵的及时增援,害怕这次蓄谋已久的出击行动遭到可耻
失败。
然而,胡琏做梦都没想到的是,就在之前7月12日到14日,胡琏在金门的料罗湾用大批运输船集结部队之际,位于厦门的我军云顶岩观察所,早就发现这一
异常情况。得到报告的叶飞司令员立即命令沿海岛屿我军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
态,严阵以待。
东山岛保卫战形势图
蒙在鼓里的胡琏仗打得怎么样呢?
东山岛战役后,据史料记载一个美军顾问掏出一个记录战况详报的小本子感叹的说:“也真可怜,一万多人去,只得七成回。”
七成回!
请注意,七成回!这意味着至少有3400名蒋军官兵没有回来。这还不包括,被我军炸毁坦克的2辆,击沉小型登陆艇3艘,击落飞机2架,缴获轻重机枪109挺、无后座力炮2门、六○炮26门、火箭筒18,以及其他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
为什么胡琏败得这么惨?
答案很简单,胡琏失算的地方太多了。
登陆前,胡琏虽然有周密的计划,包括计算我增援部队驰援东山岛的时间,以及率领船队突然驶向外海迷惑我厦门守军等等;但是他明显高估了自己和初次
上阵从头到脚全部是美式装备伞兵部队真实的战斗力到底是个什么样?
胡琏轻视了这场战役从一开始就引发我军高层极度重视。
就在东山岛战役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毛主席在得知叶飞报告前线运输兵源的汽车
都用光时,亲自命令华东军区一个汽车团火速增援福州。
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更是给叶飞下了死命令:“哪怕拼得只剩下一个人,你也
得把八尺门给我保住!”
而被寄予厚望的蒋军伞兵部队,在夺取东山岛至关重要的八尺门渡口战斗中,却
因情况不明、地形生疏,伞降时建制混乱,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进攻而全军覆没。
海岛防御本来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性,做为进攻一方,当时蒋军陆、海、空军总兵力只有50万人,从1949年秋季至1953年7月近4年的时间内,进行上百人到上万人的登陆进犯活动共约71次,出动的总兵力只有47700余人。以这样的兵力规模,在现代化战争条件下,没有完全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
下,要实行一次成功的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同样也是非常困难的。
当蒋军在海战中赖以取胜的的法宝——飞机、军舰、坦克、大炮,在我军部队及时增援的情况下大打了折扣;在毫无胜算的局面下,胡琏除了撤退之外,也真
没有其他的办法。
而东山岛战役的胜利,不仅让人可喜地看到昔日在金门、在大担、二担作战失败的我军部队,找回了自信一雪前耻;而且在此之后,叶飞将军的“老冤家”胡琏再也没敢率部主动出击。1964年胡琏到南越大使馆当起大使,而且一干就是八年,于1977年在台北病逝。
到这里,叶飞与胡琏两位上将的历史交锋,最终以叶飞将军的胜利划上了句号。
参考史料如下:《金门战役纪事本末》《金门忆旧》《新中国海战档案》《第三野战军征战记》《共和国之战》
发布于:天津市上一篇:四大生肖下周迎财富黄金期: 贵人引路横财至, 创意生金运势腾
下一篇:没有了